
错失恐惧症-FOMO
昨天学到了一个新词,FOMO,错失恐惧症。
我不禁拍案叫绝,忍不住拍着大腿说一句“卧槽”,这种心理状态不就是经常在自己身上出现的吗,特别是某支基金或股票某段时间涨得特别好,但是自己没买,这种心理状态实在是太深刻了。
它得定义是什么呢?它是一种对后悔的恐惧,这种恐惧使得我们情不自禁地陷入到对错失结交社会关系、获取新奇经历、投资机遇或是其它好事的忧虑之中。
重点就是害怕错失,害怕自己后悔。
在这种心理状态下做出的决策是不理性的,或者说这种状态会很容易导致冲动消费或者其他事情。
淘宝、亚马逊、拼多多、去哪儿网等等这些购物或售票平台的产品经理真的是将这种心理状态运用得无比娴熟。
举几个例子:
-
①创造紧迫感
淘宝上的产品不是有库存展示么?去哪儿网的机票不是有剩余机票数么,目前还剩3张机票?
这都是创造紧迫感,用来勾起我们内心中的错失恐惧,“我得赶快把票定了,不然就没有了”。结果过了一天去看,淘宝上的库存还是那么多,机票剩余张数也还是3张,捂脸。 -
②让客户看时钟
淘宝、拼多多上经常有倒计时,目的也是创造紧迫感,让我们快快掏钱出来。
当你看到时间一点点的流逝,让你以为机会在一点点的错过。 -
③激发用户之间的竞争
去哪儿网上订机票或者酒店时,经常会提示你“有多少人刚预定了此酒店”、“有多少人刚查看了此机票”,目的也是创造出紧迫感。当我们被告知还有其他的客户也在抢购这个商品的时候,我们们内心的FOMO情绪就被调动出来,然后迫不及待地做决定买东西。
另外在股票上,许多人喜欢追涨,一个潜在的原因也是这个,害怕错过,错过“暴富”的机会。而且总是为自己没买到暴发的股票而懊恼后悔。(结果追涨之后,就被套牢起,捂脸)
我自己这种心理状态十分严重,今后在买一个东西的时候,一定要反复问自己,“我为什么买它?它的价格是否合理?是不是我必需的?”。在投资的时候,更要反复问自己,“我为什么买它?我买它的逻辑是什么?价格是否合理?买多少?什么时候卖?卖多少?”。一定要有了自己的答案,再做决定。而且不要害怕错过,尤其是买东西和投资,相比其他事情来说,机会真的多很多很多。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知行合一的内功,慢慢修炼吧。
参考文章:FOMO思维:为什么你总是忍不住刷朋友圈
我买都是直接当银行存的哈哈哈,随心随心~
嗯嗯,开心就好,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