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死疲劳》
看这本书是源于一个人,这个人告诉我这本书对她有纪念的意义。意义在哪呢?不知,便看了这本书。
刚刚看完,受到了极大的震撼,忍不住想表达点想法。有人说,看完一本书,读者会想说点什么的话,那这本书就可以称得上好书,无疑,莫言的这本《生死疲劳》就是本好书。王小波说他读的诗,读到的好诗“有一种水晶般的光辉,好像是来自星星”。今天突然理解到王小波这个比喻,就好像一个人在黑暗中摸索(类比不断读书的过程),突然前方传来一束光(突然读到一本好书),这束光直达内心,引起情感的共鸣。又好像所有的书构成了夜空,只有那些真正好的书才会发出光芒,人们一看到就知道那是好东西。
这本书故事从1950年1月1日地主西门闹被枪决开始,西门闹后来转五世分别投胎为驴、牛、猪、狗、猴,用西门闹的化身、蓝脸、蓝解放讲述了西门、蓝脸两三代人的一生。可以说这本书是本历史小说,里面描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各种事情,从最初的土改(枪毙西门庆)、入社、三年自然灾害(西门驴就是被饥饿的人给杀死的)、大跃进(大炼钢铁)、文化大革命(红卫兵、八大样板戏)、再到后来的改革开放。回想起来,有以下几点想法。
1.书中绝大多数人的人生的轨迹很大程度上是由历史的进程所推动的,,比如说因为是地主西门闹的妻子一直抬不起头只能苟活着的西门白氏。时代的一粒沙,相对个人而言就是一座山啊。有时一个错误的政策就导致一个人的一生毁于一旦。历史进程浩浩荡荡,个人绝无可能改变。身在历史中的我们,只能说尝试去预测一下未来大概会怎么走,自己要怎么做可以改善生活,像书中的杨七样,能做买卖的时候就去做买卖(最初成了万元户)。结合到现在呢,和平年代,觉得自己还是应该要具备看懂国家的政策(该政策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的能力。看清洪流,才能下水摸鱼。一定要顺应历史的潮流,顺应国家的政策,螳臂挡车,自取灭亡啊。
2.这是我第一次读莫言的书。刚开始看的时候只是觉得莫言讲故事挺意思,说得比较有趣,有时让人发笑。后来读了好久都没读到描述风景的部分,直到读到西门猪的部分,里面描述了杏花纷飞的场景,然后用了很长一部分内容描述了西门金龙、蓝解放结婚那晚那硕大的月亮、那如水的月光,忍不住感叹莫言确实有两把刷子啊。直到后来读到第52章、52章(觉得这两章才是书的高潮),实在佩服莫言啊,读着这两章简直完全无法自拔。这两章迎春(蓝解放的母亲)、黄合作、西门金龙、蓝脸相继去世,他们的一生的碎片好像突然冒了出来,觉得人生是如此的短暂,人生的目的地就是坟墓而已。想着西门金龙年少时不断去追求的权力、中年时不断去追求财富,到头来又落得什么呢,不过还是一门坟墓而已。尘归尘,土归土。时间会淡化心中的仇恨,迎春原谅了蓝解放,西门闹也原谅了曾经枪毙他的那些人。时间就像流水一样,终将会带走所有的快乐与幸福、痛苦与仇恨,然后在漫长历史的长河里消逝得无影无踪。很多在现在看来很难受很痛苦的经历,觉得天要塌下来了,但是等过去了之后,回过头来,其实无非是什么中的一朵浪花而已。没有什么艰难困苦过不去。
3.我又想,我们这些人存在的意义在哪儿呢?从历史的角度去看,真的没有意义啊。人死了,然后大家就忘记你了(我们会死两次,一次是断气,一次是被人遗忘),然后其实你就相当于没存在过了。所以,人生没有目的,我们活着就是来体验人生的。自己死的时候能否像司汤达一样,告诉自己,“活过,爱过,写过”?(或许蓝脸是真正活过的吧)
4.爱情将会照亮我们惨淡苍白的人生,想想蓝解放。
所以,意义在哪儿?还是不知,手动狗头。
老王同学不错哟
欢迎光临,老洋同学。